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中华总商会:网络音乐十五年,风风雨雨满脸灰尘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中华总商会:网络音乐十五年,风风雨雨满脸灰尘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当时中国互联网仍以门户网站为主,而成立仅一两年的BAT正处于“新兵”阶段。
在国境之南的广州,“电脑爱好者”谢振宇在招商银行砸碎了铁饭碗,独自承担起编程和运营工作。他只用一台服务器就推出了全国最早的专业音乐搜索引擎“搜求音乐网”。已成为中国十大网站之一,流量排名全球第100位。
酷狗音乐创始人谢振宇
直到三年后,百度屡次收购“搜草网”失败,孵化出百度MP3,结束了“搜草网”的辉煌时代。
但谢振宇的创业精神并没有消亡。
当“搜草网”的流量被百度MP3抢走时,他立刻想到了音乐搜索的下游市场:音乐下载和音乐客户端市场。由此,继承了“搜草网”主打搜索音乐特色的“酷狗音乐”成立了。歌词的逐字播放完全可以媲美卡拉OK,也成为酷狗吸引大量用户的金字招牌。
2005年,命运之手仿佛埋下了沉重的伏笔,BAT三足联盟的雏形已初具规模:
国内网络游戏市场一直动荡不安。马化腾的团队依靠QQ流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网络游戏王”。同年,QQ音乐成立——,拥有庞大的用户导流基础、大量资金拓展正版曲库、多终端全覆盖。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弹药。马云的淘宝和支付宝迅速成为另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李彦宏和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造了中国概念股的美国神话,股价首日上涨354%。
然而,刚刚从百度辞职的首席架构师雷明却错过了百度的高光时刻。
他和刚从斯坦福大学读完MBA的老同学怀奇正在考虑合作做什么。两人考察完市场后,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热闹的网游和电商上。相反,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在线音乐市场。这两位音乐爱好者决定创立“酷我音乐”。
酷我音乐创始人(左怀奇,右雷鸣)
曾被称为“天才少年”的北大学生雷鸣,在酷我音乐将自己的技术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用户可以通过哼唱旋律自动识别歌曲。用户界面极其友好,音乐库超过1000万首歌曲。酷我音乐用户数一度突破3亿,占据近20%的市场份额。
此后,中国网络音乐市场迅速进入“诸侯战争”时代,版权纠纷也愈演愈烈。版权是每个平台的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平台用户数量和收入。
2006年,从阿里巴巴辞职的王浩创立了虾米。作为一名曾担任乐队吉他手的音乐狂热者,他坚持虾米专注于时尚、有品味的音乐。或许,这是国内“垂直发展”的互联网思维第一次得到完美的落地。 ——虾米打造了国内音乐平台最专业的唱片分类。以来,专业音乐社区成为高端音乐用户喜爱的“独特品质”。
王浩,虾米网创始人
遗憾的是,虾米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和变现方式。在商业化与理想化之间挣扎了7年,虾米的未来仍不明朗,也无力承担购买音乐版权所需的大量资金。
王浩不得不为虾米——找到一个靠山。五位创始人中有四位来自阿里巴巴,他们在2013年就理所当然地加入了阿里巴巴团队。
尽管王浩随后离开虾米并加入钉钉,但“被阿里巴巴收购就等于‘回家’了。”
然而紧随虾米之后成立的天天婷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2014年被阿里巴巴收购后,天天工亭掌舵人黄小杰转向暴风镜业。很快,曾经拥有2亿用户的天天洞庭更名为阿里巴巴星球。马云邀请高晓松、宋柯加入阿里音乐,试图打造涵盖明星、粉丝交流、音乐交易、娱乐营销等的全上下游产业链。天天洞庭隐约看到了依托阿里巴巴拓展业务的可能性。音乐平台。
天天洞庭创始人黄小杰
但期望最终落空了。
虾米已经成为阿里音乐的“头号品牌”,而天天动听则成为阿里巴巴体系内竞争的牺牲品。 2017年10月1日,“天天动听停服,感恩一起洪荒岁月”。这短短的台词,是它留给观众的最后一句话。
当然,这是另一天的故事。
回顾网络音乐市场蓬勃发展的岁月,电子音乐爱好者丁磊看到网络音乐市场如火如荼的发展,也坐不住了。
他不太喜欢市场上的音乐播放器,所以他决定制作自己的“高品质”播放器。 2013年4月,网易发布战略性移动新产品——网易云音乐。个性化的音乐评论和精准的歌曲推荐成为网易云音乐最突出的优势。
网易虽然是最晚进入网络音乐市场的,但短短两年内就以黑马的身份成为了最大的颠覆者。用户数飙升至过亿,活跃度位居行业第一。
网易“突袭”网络音乐市场一年后,一场激烈的版权纠纷让顶尖玩家的竞争暂时结束。 —— 海洋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合并,组建华夏音乐集团。当酷我音乐被海洋音乐近亿美元收购时,创始人雷鸣曾表示:“现在音乐已经完全成为一个版权的生态游戏,而我是一名工程师,所以我决定逐步退出管理。”
这场告别令人悲伤。
众所周知,华夏音乐集团也在两年后被腾讯收购,一举占据行业第一和第三位。腾讯已经彻底确立了其在网络音乐领域的霸主地位。新音乐集团联席总裁是酷狗创始人谢振宇。业内人士称他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他作为参与者参与了中国网络音乐十五年的发展,经历了坎坷。
过去十五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变化的一个缩影:
音乐产业已经从传统的黑胶唱片、磁带、CD走向虚拟在线,从PC时代迁移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流量被重新划分。 BAT等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在线音乐市场,在线资源竞争日趋激烈。
到谢振宇接手新音乐集团时,网络音乐市场逐渐从混乱走向规范,盗版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年轻消费群体不断崛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行业健康发展。方式。
据比特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达74.1亿元,2017年突破180亿元,复合增长率近25%,预计2020年将达到350亿元。
然而,随着创始人的离开和巨头的进入,网络音乐市场的战争远未结束,硝烟仍在弥漫。
2. 巨头离场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BAT三大巨头在网络音乐市场的布局,你很快就会发现,腾讯是走的弯路最少的。 —— 腾讯的战术似乎更好一些。阿里巴巴收购大麦网打造“O2O模式”的尝试失败,天天童婷沦为内部竞争的牺牲品。阿里音乐元气严重受损后,不得不将能量回归虾米。百度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搜索引擎的商业化,无暇关心其他事情。在在线音乐市场逐渐落后,让网易云音乐跻身前三。
除了收购郑南菱的千千静听外,百度还于2013年更名为百度音乐,2015年合并太合音乐,2018年升级“千千音乐”。百度在音乐方面并没有清晰的思路,经历了多次变革。最终,百度还是无力应对大量用户的流失,百度的动作也越来越少。
相反,腾讯的“攻城略地”却愈演愈烈。
腾讯凭借QQ和微信,一手俘获了8亿多用户。大量优质作品、巨大流量和用户消费习惯都掌握在腾讯手中。让“微信占据你的眼睛,腾讯音乐占据你的耳朵”。
不难理解,腾讯渴望彻底占领具有集团化潜力的在线音乐市场。 2017年1月,QQ音乐与华夏音乐集团合并组建新的音乐集团,并更名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至此,腾讯、网易、阿里巴巴三大网络音乐平台巨头正式开始了并肩作战的征程。
必达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腾讯音乐占据中国网络音乐市场60%以上的份额,标志着“一超多强”时代的正式开启。
随后4月,拥有3亿用户的网易云音乐以独立公司形式获得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电集团7.5亿战略投资,芒果文创(上海)股权投资基金和中金嘉泰基金。 A轮融资。本轮融资后,网易云音乐估值达到80亿。
毫无疑问,诞生于传统门户网站的网易依靠网易云音乐赢得了一张移动互联网VIP门票。
但作为一个在线音乐平台,版权问题仍然是连三大巨头都绕不过去的坎。
2017年9月,阿里音乐与腾讯音乐宣布版权共享。音乐版权相互转让的时代已经到来,正式结束版权竞争的“三国”时代。
版权生态开放后,内容价值变现能力得到增强。付费订阅、数字专辑、虚拟礼物和增值会员是三大巨头的主要收入方式。为了网络音乐平台加强生态赋能,各个平台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阿里巴巴虾米音乐7.0版本将AI技术嵌入到产品中,实现全新升级;
网易云音乐在一级菜单中增加了短视频功能,还制定了音乐人计划,在产业链上拓展了国内电子音乐市场;
腾讯音乐娱乐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形成了泛音乐娱乐形态。除了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外,还拥有在线卡拉OK、音乐直播等服务,满足用户基于音乐的多元化需求。
可见,从版权到流量,从市场规模到运营模式,音乐平台之间的战争从未停止。
3. 战火蔓延
如今,战火已蔓延至资本市场——10月初,腾讯音乐提交招股书,即将登陆纳斯达克。彭博社等媒体消息称,腾讯音乐估值达100亿美元;网易云音乐完成新一轮融资并引入百度战略投资。
事实上,从腾讯此前的一些动作就可以看出腾讯在音乐市场的“野心”。
早在2017年12月,腾讯就战略投资了全球领先的正版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收购9%股权后,2018年向印度最大音乐流媒体服务Gaana投资1.15亿美元。
全球音乐流媒体市场的增长备受期待,腾讯显然不想缺席。
在腾讯提交招股书之前,有一个小细节值得一提。
或许,这也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制衡网易的重要举措。
梦想着“白天养猪,晚上打DJ”的丁磊,最近可能有点压力。
这就造成了唱片公司极高的版权费用与应用终端极低的转化率之间的矛盾。这也是目前中国网络音乐行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不过,“竞争的冬天”总有一些好消息。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智能推荐已经应用于各大在线音乐平台。各个“AI电台”更准确地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和偏好,精准推荐他们感兴趣的音乐,不断提高用户。经验和粘性。
智能音箱的出现也正在改变消费者听音乐的方式,为在线音乐市场注入“新鲜血液”。 AI赋能的网络音乐市场或将出现新载体、新模式,中国网络音乐市场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行业在变。 “只有人们对音乐的热爱没有改变。”谢振宇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笑着说道,镜片下的眼睛似乎闪闪发亮。
“事实上,网络音乐市场早已成为巨头争夺的游戏。”业内人士向子弹财经表示,“但有趣的是,胜者仍然未知,而且每个人都有很多筹码。”
互联网兴起30年来,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逃脱互联网巨头的“双手”,无论是旅游、购物、订外卖、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浏览新闻还有信息……这些行业几乎都被BATJ、TMD等抓住了。
用户评论
十五年来,互联网音频产业确实经历了很多变迁,从最初MP3下载到如今的版权、算法推荐,感觉时代在进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感慨万千啊!记得当年听盗版歌曲的日子好像只是一夜之间就过去了,现在的音乐行业确实要面对很多挑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华商会谈这样的回顾非常有意义,能够让我们理清这个产业的历史脉络,更了解那些默默付出的音乐人和背后的故事。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中国原创音乐的发展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MP3到AI作曲,科技的进步确实让人目不暇接,但最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希望以后能听到更多有内涵、有感情的作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来说去还是版权的问题最让人头疼,明明很多原创音乐人辛辛苦苦创作出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真是令人唏嘘。希望能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音乐人的权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线音乐这十五年,变化无穷!从最初的平台模式到如今的多元融合,未来还有哪些可能性?真的很好奇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真好啊,让我回想起过去那些美好的听歌时光,还记得当初用耳机听着喜欢的歌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五年确实很漫长一段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人、平台和作品,希望未来的在线音乐产业能够更加规范、健康发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文章有点悲观啊,虽然现在的版权问题确实是比较突出,但也不能否认很多音乐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和认可,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觉得算法推荐有些地方挺好的,可以让我发现一些自己不会主动寻找的音乐类型,这种多元化听歌体验还是蛮不错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线音乐行业竞争确实激烈,平台之间的博弈、流量争夺等等问题都让人头疼,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模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音乐爱好者来说,真的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被大众所熟知和喜爱,而不是只会不停地炒作所谓流行趋势的歌曲。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提到了很多行业内的问题,其实用户方面也有责任啊,比如不付费盗听盗版等等,这也是一个影响整个音乐行业发展的环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现在的音乐下载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的方便快捷了,而且很多平台的版权限制也让人很心生 frustration.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方便优质的在线音乐服务平台!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起当年用卡带录音,录自己喜欢的歌曲,还和朋友们交换磁带,那都是美好的时光啊...唉,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那种乐趣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五年风雨,华商会谈的回顾让人唏嘘不已,也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希望未来在线音乐行业能够更加健康、规范发展!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特别同意文章里关于版权保护问题的观点,原创音乐人付出很大努力却被盗版者侵蚀了利益,这种现象确实令人痛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